一、什么是百日咳?
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乙类传染病。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,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“百日咳再现”的情况,我国也不例外。
二、百日咳怎么传播?
1.传染源
患者、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。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,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-3周内传染性最强。
2.传播途径
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。
3.易感人群
人群普遍易感。
三、百日咳有哪些临床表现?
百日咳潜伏期5-21天,一般为7-14天。临床表现分三期:
1.卡他期
表现为流涕、打喷嚏、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多无发热,或初期一过性发热。此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,因此很难通过临床表现进行确诊。但该期排菌量已达高峰,具有极强的传染性。持续1-2周。
2.痉咳期
典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,伴鸡鸣样吼声,昼轻夜重,尤其是在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。此期一般持续2-6周,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。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,常无典型痉咳,持续2-3周。
3.恢复期
痉咳症状逐渐缓解,咳嗽强度减弱,发作次数减少,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,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。
四、百日咳可以出现哪些并发症?
并发症多见于6月龄以下婴儿,以肺炎最常见,亦可并发肺不张、气胸、纵隔气肿、皮下气肿、肺动脉高压、窒息和脑病等。
五、如果怀疑百日咳,需要做哪些检查?
首先,可以查个血常规,血常规非常有特点。早期无明显异常,在卡他期末及痉咳期可见白细胞增多,多为20-50×109 /L,少数可达70×109 /L 以上,以淋巴细胞为主。
其次,可以通过咽拭子检查百日咳鲍特菌核酸。在百日咳流行期,尽早进行百日咳鲍特菌核酸检测,发病3周内阳性率高。
最后,如果要排除有没有肺炎,则可以进行胸部X线检查。
六、百日咳怎么治疗?
1.一般治疗
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。对症支持治疗,给予营养丰富、易于消化的食物。做好气道护理,预防窒息。
2.病原治疗
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,如阿奇霉素、红霉素、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。鉴于国内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耐药率高,大于2月龄的儿童和成人,若存在使用大环内酯类的禁忌证、不能耐受大环内酯类或感染耐大环内酯类的菌株,可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。
七、百日咳患者要隔离多长时间?
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 天,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,隔离期为痉咳后21 天。
八、如何预防百日咳?
1.远离疑似或确诊患者,有暴露史,可用药预防,药物选择、剂量、疗程与治疗相同;
2.戴口罩;
3.避免前往人群集中的场所;
4.讲卫生,勤洗手;
5.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
6.增强免疫力,规律生活,勤锻炼,均衡营养;
7.积极接种疫苗。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。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、无细胞百日咳菌 苗、破伤风类毒素(DTaP)三联疫苗。接种时间为3月龄、4月龄、5月龄,18月龄时各接种1 剂次。